直播帶貨亂象頻發,商家利用低價噱頭、假身份和玩文字游戲等手段吸引消費者,規避監管,侵害消費者權益。盡管有嚴監管,但商家手段更隱蔽,消費者維權難度增大。(6月13日 《工人日報》)
隨著直播帶貨普及,亂象頻發,商家常借低價誘餌、假身份及文字陷阱侵害消費者權益,規避監管,消費者維權日益艱難。因此,我們必須勒緊監管的“韁繩”,確保直播帶貨行業健康發展。
直播帶貨亂象頻發,原因多樣。商業利益驅使商家采用虛假宣傳、低價銷售等不正當手段;監管體系不健全,讓不法商家鉆空子;消費者維權渠道不暢,更助長了違法行為。
直播帶貨亂象損害消費者權益,破壞市場秩序,影響行業健康發展。消費者損失慘重,信任危機凸顯;不法商家擾亂競爭,損害正規商家利益,損害行業形象。監管難度大,違法成本低,形成惡性循環,助長不法商家囂張氣焰。
為遏制直播帶貨亂象,保護消費者權益,需采取有力監管措施。首先,各級黨組織、政府完善法律法規,明確商家責任,規范直播行為,并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其次,監管部門要強化監管力度,建立健全監管機制,實時監控直播內容,及時處理違規行為,并建立黑名單制度。此外,消費者要增強意識和提升甄別能力,避免被商家誤導。同時,平臺要暢通投訴渠道,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簡化程序,降低成本,確保消費者權益得到保障。例如,廣東省市場監管部門在打擊直播帶貨亂象方面采取了多項有效措施,包括建立專項執法隊伍、實施全天候監控等,取得了顯著成效。這些經驗值得其他地區借鑒和推廣。
便利帶貨迎風起,規范監管助遠航。直播帶貨雖便利,但問題和挑戰并存。需正視問題,加大監管,完善法規,確保行業規范發展。消費者也需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理性對待,避免陷阱。只有這樣,直播帶貨才能發揮優勢,帶來更好的購物體驗。(本報評論員 陳文華)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公民可以訴訟代理人嗎?業內人士稱:按法律規定完全可以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