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這曾是形容基層工作繁重、責任重大的經典比喻。然而,據媒體報道,有的地方卻將本應由上級職能部門承擔的責任,以屬地管理之名層層“甩鍋”給基層,導致基層成為“背鍋俠”,苦不堪言。這種“甩鍋”式管理,不僅讓基層工作人員疲于奔命,更影響了基層治理效能和干群關系。
當前,不少基層單位面臨著上級部門“層層加碼”的壓力。一些職能部門為了規避自身責任,打著“屬地管理”的旗號,將任務和責任層層下壓至鄉鎮村社。這些基層單位在人力、物力等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不得不硬著頭皮接下這些“燙手的山芋”。
究其原因,在于一些上級部門對自身職責定位不清,存在“權力上收、責任下放”的傾向。他們把基層當作“萬能筐”,什么任務都往里裝,卻忽視了基層的實際承載能力。同時,一些基層干部也缺乏擔當精神,面對上級壓力時選擇“層層遞減”“層層推卸”,導致問題積壓在基層,難以解決。
這種“甩鍋”式管理帶來的危害不容小覷。一方面,它加重了基層的工作負擔,導致基層干部疲于應付各類任務,無暇顧及本職工作;另一方面,它也損害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讓群眾對政府工作產生不信任感。更為嚴重的是,它可能引發基層干部的逆反心理,導致工作積極性下降,甚至出現“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情況。
要解決這一問題,首要任務是理清基層職責邊界。具體來說,縣鄉村都得有自己的“職責地圖”和“履職指南”,讓基層一目了然,哪些事是鄉鎮的“主場”,哪些任務得村社來“接招”,哪些責任是行業職能部門的“必修課”,還得把各個層級的職責邊界劃得明明白白,丁是丁卯是卯,誰的責任就是誰的“責任田”。有些工作職責在縣級職能部門,需要鎮村來“友情客串”的,那就得給鎮村配上給力的“裝備”和“支援”,不能“既要馬兒跑得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只有權隨責走、費隨事轉、事費配套,才能讓工作穩穩地“落地生花”。此外,還得構建有效的“監控系統”和“督察隊”,防止層層加碼、隨意甩鍋。對那些違規“甩”給基層的事務和責任,得嚴加懲處,樹立起重視基層、關心基層的“正能量”。例如,吉林省推行“責任清單”制度,明確列出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的責任事項和權力邊界,有效避免了責任推諉和權責不清的問題。這一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和推廣。
“基層工作很重要,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只有為基層“減負松綁”,讓他們能夠輕裝上陣、高效履職,才能構建起科學合理的基層治理格局,推動社會各項事業持續健康發展。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基層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吧!(陳文華)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中菲執法部門合作遣返一批在菲從事離岸博彩中國公民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