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報貴州訊(記者 羅茜 攝影報道)自從“詩”和“遠方”成熱詞之后,一些朋友便拿張遠方來開玩笑:你這“詩”寫得挺好的,路也走得遠,當然,也走對了……
(張遠方在介紹他的甑子電飯煲)
今年52歲的張遠方是貴州省石阡縣人,這10年間,他主要做了一件事:投入近700萬元研制發明了甑子電飯煲。食客說,它做出來的飯,比鄉村的甑子飯還要好吃。
①“太安逸了,比農村甑子飯還好吃”
最近,記者前往貴州石阡采訪張遠方,見面之后,老張便將記者一行帶往城郊的一戶農家樂。他說,將在這里用甑子電飯鍋做飯,做好了請記者和農家樂的服務員們一起來品嘗。
老張的此行還有“弦外之音”,那就是將農家樂做出來的飯比下去……
做飯的實驗在農家樂一個比較大的包間里進行。即將開始,老張抱出了兩個電飯煲,它們塊頭有些大,與平日使用的電飯鍋要大得多。
記者提出了“異議”,認為大了在市場不好推廣,老張不慌不忙:這是第五代甑子電飯鍋,第六代即將“出爐”,外觀會有“革命性”的變化。
(加水做飯)
開始做飯了,老張打開蓋子,將做飯的網狀容器洗干凈,然后把淘干凈的大米放入其中,并加水。
“這個網狀容器就相當于我們農村用的筲箕。“老張介紹說,在網狀容器旁邊,還有一個鐵盒子般的小容器,用于裝水,待米煮到半熟后,程序啟動米湯和米飯自動分離,米湯進入外置容器,而小容器的水則注入大容器底部成為甑腳水。
按照相應的標準加好水,老張設置了煮飯時長后,按下操作鍵的啟動按鈕。
幾分鐘的樣子,鍋內米飯開始沸騰,老張說這個階段是將米煮成半熟。“咔“十來分鐘后,隨著一聲響動,而米湯分離裝置開始啟動,米湯逐漸流到外置的容器中,而此時鍋頂部一個圓形型的裝置打開,電飯煲內米飯香氣騰騰。
“和農村做甑子飯的流程完全一致“,張遠方解釋,頂部的圓形裝置打開,相當于在農村煮甑子飯時揭開鍋蓋,米湯外流相當于用筲箕漓干半熟的米飯。這些是通過外觀可以看到的,而內部的加熱裝置會暫時性降溫,相當于農村在漓米湯時撤掉多余的柴火。
大約兩分鐘,米湯分離完畢,甑腳水注入完成,這個甑子電飯煲又升溫,迅速加熱甑腳水,蒸了米飯。
整個過程不過半小時,電飯煲內的米飯飄香,張遠方打開鍋蓋,里面的米飯酥松,色澤通透。“這個飯吃起確實香,比我們農村的甑子飯還要香點。“現場食客馬先生在沒有下飯菜的情況下,已美美的吃下了一整碗米飯。
(大米淘好,放入網狀容器)
張遠方介紹,由他牽頭研發的農家味電飯煲完全借鑒了我國傳統幾百上千年的木甑子飯原理,采用半熟后米湯分離和甑底加水蒸飯的辦法,結合現代電飯煲技術實現了甑子飯的智能化蒸煮,該項發明的技術還超越了傳統甑子飯的口感,更是顛覆了市場上常見的電飯煲技術。
②創意來源于“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飯做好了,張遠方舒了一口氣。
接下來,他向記者介紹了自己以及甑子電飯鍋發明的情況,頗有些“詩”和“遠方”的味道。
張遠方是地地道道的石阡人。他說,自己的祖上很會經營,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所以他的祖先當年騎著高頭大馬進縣衙府衙,無人敢攔。
當然了,他的先祖更是樂善好施的主,用家里的錢財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
后來,老張家家道衰落,但是先輩努力奮斗的拼搏精神和樂善好施品質不曾改變過。因此,張遠方認為,自己能堅持到今天,也受到了先祖們精神的熏陶的結果。
從頭說起,張遠方少小時代的命運是十分坎坷的。
九歲那年,母親去世,是父親和奶奶把他拉扯大的。
“除了生孩子,女人能干的事我都做。”張遠方記得,奶奶從小就手把手教他干家務,張遠方勤快,家務做得有模有樣,尤其擅長用甑子蒸飯。
什么時候在飯里加玉米粒碴子蒸出的口感最佳,如何才不讓飯夾生,張遠方至今說起這些的時候依舊有點曲不離口的意思。
那個時候奶奶教自己蒸的飯是他童年最美的味道,這種味道的記憶,更是一種情懷。成年后的張遠方做過很多事,熟悉他的人都說他能折騰。
張遠方務過農、發展過茶葉、初中畢業的他還發明了摩托車鏈條自動潤滑器,為此還辦了廠,當了老板。
摩托車鏈條自動潤滑器的專利給他帶來了較好的收益。然而,隨著電動摩托車的出現,張遠方意識到靠這項專利賺錢養家的路子會越走越窄,最終將被市場淘汰。
“電飯鍋煮的飯楞是吃傷了。”2010年,張遠方到朋友家吃飯,席間,好友抱怨現在的電飯煲做出的飯不如農村傳統甑子蒸出的飯香。還揚言,如有人能發明能煮甑子飯的電飯煲,他必買無疑。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張遠方當時正考慮如何轉型,好友的一句話讓他茅塞頓開,于是專注研究能煮成甑子飯的電飯煲來。
③歷經十年 耗資高達700萬
歷經十年,耗資700萬,張遠方自己也想不到在研發的這條路上竟然走了那么久。那么遠。
“就是自學”,張遠方說,多年的積累,自己當時已有了些發明專利,這期間其實自己學習了很多高等物理機電和集成電路設計的知識……自從決定研發甑子電飯鍋后,花費在學習上的時間很多很多。
2011年,他開始在銅仁市和石阡縣各個大小的廢品收購站中搜集造鍋用的加熱盤、電路板等配件進行組裝,打算一個人“組裝”甑子電飯鍋。
2014年經過上百次實驗后,張遠方拿著最初的甑子電飯鍋的雛形來到大龍石阡產業園區,找到了專門的生產廠家嘗試著組裝。
然而,兩次試制均以失敗而告終。張遠方告訴記者,自己最多的一天煮了十二鍋飯,但每一鍋都不能讓自己滿意,甚至還有 “夾生飯”的情況,當時的研發一度陷入困境。
而僅僅這兩次試制,費用就接近60萬元。
之后,他拜訪貴州省機電技術方面相關的專家和老師,而且還尋找了國內比較知名的工程師,仔細將水溫、沸點、海拔氣壓等方面的技術難題逐個攻破。
2017年,第三代甑子電飯鍋誕生。第三代甑子電飯煲能順利的蒸出米飯,與傳統甑子里蒸出的米飯的口味、色澤、含水量等方面都掌控得較好,效果不錯。
經過了兩次改良,攻破了30多個課題,2018年張遠方最終制成了第5代甑子電飯鍋。僅僅是第5代的生產模具就高達160萬元,而從第1代到第5代的生產,他初步統計總計花掉約470萬元。
第五代成功了, 100個成品分別發放在100個家庭中使用,大家對這個甑子電飯煲的評價均不錯,但也在體積、外觀、操控等方面提出了些意見和建議。
2019年開始,張遠方再投入200余萬,針對大家提出的建議和意見進行了改良。至此,他和團隊在甑子電飯煲研發過程中總計約投入700萬,而最新的第六代甑子電飯煲也將在2021年投產。
據了解,張遠方及其團隊研發中的米湯分離式蒸籠型電飯煲已獲國家發明專利,農家味電飯煲已通過國家CCC認定。2021年,張遠方信心滿滿,現已有相當一部分商家找上門來,要求代理。而張遠方為拓展市場,作出了首年不收取任何代理費的承諾。目前,張遠方的農家味電飯煲已在江西、廣東、香港銷售。
而第六代甑子電飯鍋到來后,必將掀起新一輪代理狂潮。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