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寧縣金石鎮春風社區衛生室鄉村醫生陳建軍,從醫20年來,他在鄉村醫生這個平凡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刻苦鉆研,靠著扎實的醫學理論知識、過硬的實踐操作技能、熱情和藹的服務態度,再加上手腳勤快隨叫隨到、用藥合理、價格便宜,他不但積累了豐富看病經驗,還在四鄰八鄉都贏得了好口碑,不僅春風社區的居民紛紛到他診所來看病,其他社區和周邊鄉鎮甚鄰縣的病人也慕名而來。2008年獲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養生第二十二代傳承人稱號,2019年榮獲省“湖湘基層名醫”榮譽稱號,2020年被評為新寧縣金石鎮最美鄉村醫生。2021年被評為邵陽市二季度助人為樂好人,2021年9月入選“湖南好人”榜。
回故鄉創辦診所貼心服務群眾
1980年,陳建軍出生于崀山鎮七星橋村,父親是一名鄉村醫生。耳濡目染,高中畢業時他也選擇了學醫。2002年他從長沙醫學院畢業了。作為二本院校的醫學生,他既可以選擇留在大城市大醫院發展,也可進入市縣一級公立醫院謀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但是,自小在農村長大的他深知普通老百姓到醫院特別是大醫院就診的難處,覺得還是衛生室、小診所更適合和貼近群眾,于是,他不顧眾親友的反對,毅然決然返回家鄉,在金石鎮春風社區開了衛生室,專門為社區居民和周圍群眾服務。
基層醫療工作是辛苦的,除了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還要承擔健康知識和惠民政策宣傳、健康扶貧工作、以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基本公共衛生各項工作。為了做好這些工作,在忙碌的看診之余,陳建軍配合鎮衛生院為600余人建立了居民健康檔案,每年為社區老年人免費體檢300余人次,為慢性病管理定期上門隨訪服務100人次。2020年春節,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突然襲來,從武漢回到新寧春風社區的有10多人,當時防控物資緊缺,為了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他不顧自身安危,僅戴一個醫用口罩,近距離上門為這些返鄉者以及他們的接觸者,一天兩次進行體溫監測,做好記錄,上報鎮里。入戶摸排、宣傳勸導、監測體溫......他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一待就是20多天。他說:“疫情當前,作為醫護人員我必須沖到最前面。”
日診臨床夜讀書練就過硬本領
都說醫生是一個越老越吃香的職業,因為大多數人都相信看病的經驗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的,人們更信任年齡大的醫生。而診所醫生看病便意味著不能依靠各類先進的檢查設施和診療設備,更多的是依耐醫者的學識、技術和經驗。這一切,都讓年輕的陳建軍倍感壓力。
為快速提升自己,解決疑難雜癥,陳建軍日診臨床夜讀書,勤奮鉆研,并自費到省中醫附一醫院進修學習,不斷拓展、更新醫學理論知識。每當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疑難雜癥,他不是電話微信聯系當年的同學好友,就是到鎮衛生院、縣人民醫院找老醫生虛心請教。為積累經驗,更好地為居民群眾服務,他和妻子每天早上8點開門接診,晚上10點多才下班,有時病人來了,哪怕正在吃飯,也要先看完病再說,也常常忙得顧不上吃飯、顧不得午休。一年365天,他沒有雙休日,也沒有節假日。哪家有急診或行動不便的病人,不管白天黑夜,不管路程遠近,他隨叫隨到,上門診治。
功夫不負苦心人,近年來,他不僅在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等方面有了一定經驗,還在內、兒、婦及皮膚病等領域有了自己獨到的診療方法。他的《特異性脫敏治療在過敏性疾病中的應用觀察》論文在國家級期刊《中國保健營養》上發表并經專家組評審榮獲一等獎,《喜炎平注射液在兒科的臨床應用》、《枳術寬中治療臨床病例的臨床研究》《天勁強骨生血口服液治療小兒缺鐵性貧血臨床研究》等論文相繼在國家期刊《健康忠告》發表并獲獎。2008年他獲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養生第二十二代傳承人稱號,2019年榮獲省“湖湘基層名醫”榮譽稱號。
仁心仁術德藝雙馨贏得好口碑
靠著扎實的醫學理論知識、過硬的實踐操作技能、熱情和藹的服務態度,再加上手腳勤快隨叫隨到、用藥合理、價格便宜,他不但積累了豐富看病經驗,還在四鄰八鄉都贏得了好口碑,不僅春風社區的居民紛紛到他診所來看病,其他社區和周邊鄉鎮甚鄰縣的病人也慕名而來。
2020年5月,武岡市患者蔣先生因患慢性蕁麻疹10余年,四處求醫收效甚微,經人介紹來到陳建軍醫生診所,陳建軍采用自創的雙針脫敏穴位注射等綜合治療,三個月就根治了他的慢性蕁麻疹。蔣先生感激不盡,特意從武岡送來了“醫術精湛 醫德高尚”錦旗致謝。武岡患者肖先生多年來因濕疹反復發作苦惱不已,2020年6月,經其他病人介紹找到陳建軍醫生。陳建軍采用內服外洗配合脫敏和提高自身免疫力等方法,僅用兩個月就將患者的慢性濕疹徹底治愈,至今未復發,患者也為他送來了“德藝雙馨 妙手回春”的感謝錦旗。
醫者父母心。陳建軍看病無論長幼,不分貴賤,遇到孤寡老人或生活困難或有殘疾的特殊病人,他總是優先治病再收藥費,也常常減免他們的醫藥費用。他還貼出告示,縣內的殘疾人持殘疾證可免費到他診所看病,無償提供醫療服務。
熱情招呼、耐心詢問、認真開處方、拿藥……每次接診病人,陳醫生總是一臉微笑、輕言細語,詳細了解病情之后才進行診斷和用藥。病人說,看到陳醫生的笑容,病就好了一大半了。為讓社區居民更好地就近就醫,近年來,陳建軍添置了超聲霧化儀、自動煎藥包裝機、電磁波治療儀等診療小設備,既方便了患者,也減輕了患者去大醫院診療的經濟壓力。
衛生室的病人多了,效益也好了,他便尋思著如何回報社會,如何關愛幫助他人。他有個妹妹,因患小兒麻痹癥,自幼便癱瘓在床,飽經疾病折磨,20來歲就去世了。妹妹的病痛和她的離世,深深刺痛了陳建軍的心。這既是當年他立志學醫攻克疑難雜癥的動力,也是他后來投身公益,關愛孤寡老人和弱勢群體的原因。
2021年春節前夕,他來到崀山鎮七星橋村,為村里14名五保老人及特殊家庭送去了3000多元慰問物資和愛心紅包,讓這些老人過上一個祥和的春節;2021年中秋,他購買了8000余元月餅禮盒對金石鎮敬老院的老人們進行關愛;重陽節,他又聯合大邵公益、愛心企業來到靖位鄉敬老院,給老人義診、送藥,為老人包餃子、表演節目,陪老人過節......
除了關愛老人,他還關注弱勢群體。看到環衛工人在烈日下維護城市的環境衛生,他便主動為環衛工人義診,捐贈十滴水、人丹等降暑清涼藥品;看到困境家庭的孩子奮發學習,他又伸出援助之手,資助困境中的學子。
近年來,陳建軍已自發開展義診關愛等活動10余次,捐贈愛心物資5萬余元。
“小陳啊,你又來看望我們了,你真是個大好人啊!”今年3月,當陳建夫婦再次走進高橋鎮敬老院,院里的老人都認出了他,遠遠地打著招呼。這一次,他除了對老人們的健康進行了跟蹤診視,又為他們捐贈了近3000元的藥品和生活用品。
“陳建軍醫生人年青,醫術好,看病又不貴,他常幫助老人,但他自己很節約。”
“陳建軍醫生年輕醫術好,蠻有愛心。”
人們紛紛這樣稱贊他。面對贊譽,陳建軍說: “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所做的太少,希望以后做得更多、更好!”
2021年初,他聽說新寧有一家以關愛困境學子、扶貧濟困為主的公益組織,經人介紹后他毫不猶豫加入其中,成為一名志愿者,做更多的好事,服務更多的人。(李君)
相關熱詞搜索: